两会专题】省政协委员田荣华建议:关于培育颐养农院新业态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来源:四川致公    日期:2021-02-01   人气:106

乡村颐养产业在乡村产业生态的不断演化大环境中逐渐诞生,在城市和乡村不断融合大背景中逐步发展。各地各种类型的城乡结合部、风景名胜地、休闲疗养区、城市后花园,乡村颐养产业已然成型。在个别发展的较为成熟的地方,颐养产业在群体上以老带小,在业态上以养带医,关联作用、集聚作用十分明显,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效应有力彰显。但是,激发乡村颐养产业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巨大潜能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治理不到位、扶持不到位等问题。为此,省政协委员田荣华建议:

 

一、创建颐养农院,培育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一是要激活农村颐养资源,适度改造农户房屋、田野植物、乡村人物。鼓励小农户在基层政府的指导下发展庭院经济,嫁接颐养功能,通过制定和设置小农户庭院改造标准,打造“农家乐”升级版,将农户院落提升至颐养农院,将田间地头农作物赋能为医、食、养田园植物,将农民转化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二是要增加颐养农院市场主体,优化支持小农户对接大市场路径。基层政府要努力培育乡村颐养产业细胞,厚植乡村颐养市场基础,彰显大农业、大乡村、大市场中颐养产业的大作用。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中,增加颐养农院市场主体,把中央、国务院对小农户的特殊扶持显现出来,明确对小农户的支持路径,与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市场主体同样对待、同等对待,增加小农户在大市场中的话语权。

二、构建服务体系,培育颐养农院综合经济体。一是要拓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式,为建设颐养农院综合经济体储备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仅仅是农业农村部门一家的事情,需要基层政府统筹教育、体育、卫生、旅游、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各项职能、各类内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也不仅仅是停留在种养加、修剪挖,还需要有更多在市场上去交流、沟通、协调的技能和颐养方面的专业知识。农民要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业要成为留得住人才的产业,颐养农院综合经济体是小农户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实践载体。二是要延伸村社公共卫生服务触角,为建设颐养农院综合经济体蓄积动能。目前,农村各村设立的卫生室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不接地气,群众参与度、认知度不高。但是,只要将农村各村设立的卫生室嫁接上颐养的功能,就能焕发群众参与的无限热情。在颐养农院综合经济体建设中,家庭签约医生、农村社区医疗、各级分诊转诊制度都具有进院落、到田头的现实需求,很容易落细落小落实。

三、增加政策供给,培育乡村颐养农院产业园。一是要完善市场监督管理的政策,合法登记和备案颐养农院各类市场主体。按照国务院商事制度改革的各项政策和各地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政策,公平公正公开和透明对待乡村颐养产业的市场主体资格认定,要明确颐养农院的认定标准和登记备案内容,避免将服务型的颐养农院与生产型的家庭农场混为一谈,为以后研究分析、制定政策、构建体制提供精准依据。在登记备案过程中,要简化手续,优化流程,缩短时限,提高效能。二是要统一城市颐养和乡村颐养两个市场,建立完善国内统一的颐养市场。基层政府要清理城市社区和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等公共资源,提高财政性资金建设项目使用效益,彻底扭转城市社区和农村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完却不能撬动城乡颐养产业发展的现象,彻底纠正城市社区和农村日间照料中心项目资产流失和资产挪走他用的现象。要统筹考虑出台建立新型国内颐养市场的政策供给,用好城市和乡村两类资源,促进国内大市场的形成,促进乡村颐养持续健康发展。三是要允许城市有颐养需求的个人资本进村入户盘活闲置农房,推动乡村颐养产业发展。当前,农村闲置的大量房屋资产,无法为农户带来财产性收入。基层政府要要研究政策,释放管理权限,允许城市个人资本和优质的颐养资源外溢到农村院落,盘活资产,促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