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麻 浩 拾 忆

来源:四川致公    日期:2018-04-26   人气:115

这里原来是一片河滩,深嵌于凌云、乌尤山之间。一条小溪从卵石、沙砾间流淌过,形成了河流,这里就是麻浩。

相传两千多年前,秦王为天下统一,治巴蜀为天府,太守李冰治水时,凿开两山对峙的山崖,形成的濠沟。那时李冰治水是为避沫水汹涌,澎湃,直捣凌云、乌尤山麓,激起回澜,以致樯倾楫摧之患,断开山崖,让巨浪迂回进麻浩,以镇水势,畅行船帆。想不到这样一来,凌云山独立为九顶山,乌尤山则卓立于江心成为离堆,原本风景绝好的两山之间,又多了一段“绿影一堆漂不去,推船三面看乌尤”的佳境,成就了一条能深入两山之间腹地的麻浩河。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千多年来,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河水不断改道。时而汇流于凤洲岛北,绕嘉州城郭而下;时而又合流于凌云、乌尤山脚浩荡东去。近些年,更有大渡河(沫水)青衣江(若水)上多级水电站的修建、昔日放荡不羁的江水逐渐放缓,即便是洪水季节,也少有失控的洪波,多了些潺湲。麻浩河也失去了泄洪的初衷,堆起了日渐裸露的滩涂、淤泥。一年中,多数时间晒着阳光,水鸟翔集,河洲小屿,也被附近的居民开辟成了油菜地。去年,为保护环境,涵养水土,政府将这里打造成了麻浩河生态湿地。

乘着春光明媚,草长莺飞、惠风和畅的时日,我来到了麻浩拾掇对往时的回忆。

汉墓、船城、一段陡坡连着大佛景区。

我顺着刚浇筑成的小公路,从大渡河子弟校, 麻浩河右岸往前行,只见小河里已被疏浚,河面变宽阔了,波光潋滟,河水晃荡着阳光投射的金波。6.7米宽阔的沥青路面干净整洁,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山坳里仍保留着居住的农户,透过青青翠竹扎成的竹墙还可以看到农家小院,门扉,往日的泥泞不堪,野蔌残地已不见。不知不觉沿着画廊般的便道已来到了依偎在凌云山麓的麻浩崖墓前。我努力搜寻着对麻浩崖墓的回忆。乐山文史专家唐长寿的著述介绍,乐山崖墓为中国汉晋时期重要的古老遗存,有5000座以上,麻浩崖墓是极为典型的东汉墓葬群,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3年,崖墓被发掘,也曾因出土文物的珍、稀、奇、多而名噪全国,至今已成为大佛、乌尤风景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外游人到此怀古的“博物馆”。此处现在已经是门禁森森,但在那些年不用购门票便可随意进出时,我也曾在那些相连的7.8处洞穴间穿来穿去,崖墓里石壁上那幅镌刻的长达3.8米,宽0.6米的“荆柯刺秦王图”犹历历在目。这幅最早反映勇士荆柯刺杀秦王的实景图中,荆柯怒发仗剑,直奔秦王,失态的始皇弃袖落冠,如丧家之犬逃窜的历史故事在当年就给我留下了十分清晰的印象。

过了麻浩崖墓拾级而上便是麻浩渔村了。这个“渔村”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仿照犍为罗城古镇“山顶一只船,云中一把梭”打造的,只不过规模小多了。它将原居住在此处的十多户渔民集中安置在船型建筑群里经营餐饮,原本想在这条大佛、乌尤必经之路上生意一定火红,哪知多数游客去过大佛寺,很少有人再沿着这条道去乌尤山。渔民们生意不好,有不少人又重操旧业,一边打渔,一边经商。其实这些渔民在麻浩里除了打渔,还做了不少善事。有不少落水者在麻浩回水沱里被救起。也有江上游漂下来的无名尸体被水漩进了麻浩,从这里打捞起来。小时候,我还听到个传说,故事讲麻浩村里住着一个水性极好的渔娃,爹娘早丧跟着奶奶,每天捉鱼粜米过时日。那一年天旱、鱼虾稀少,渔娃由于背上有根避水毛,他顺着凌云山脚一直摸到了大佛脚下水晶宫殿里,摘下了熟睡着的女妖的手镯,其实那手镯是李冰治水时给女妖戴在手上的镣铐。女妖苏醒后,兴水作浪,洪水直逼嘉定城。后来州官派人寻到了渔娃,让他再次潜入水中,重新将手镯戴在了女妖手上,大江才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不过这故事的结局是州官为防渔娃再次作乱,在接走了他的奶奶去供养后也斩杀了渔娃。让我听完故事,遗憾了许久。渔村人义救落水人的故事在乐山一直传播着。出船形城,顺着山坡而上就能到 凌云山去看碧津楼、古炮台、碑林,看世界第一,71米高的乐山大佛了。

濠上桥、高僧、三江守护神一直以来被乐山人传为佳话。

濠上大桥是上世末,经乌尤寺住持遍能和尚八方化缘,自筹经费修建的一座仿古石桥。桥洞成弓形、数拱相连。桥上朱漆画舫,石凳石栏,方便了人们来往,免去了只有在冬、春季节水落石出,麻浩河成了窄窄的细流时,才能通行的不便,乌尤寺住持遍能大师生前曾许下诺言:“濠上桥永不收费!”也成就了桥的终生使然。

过了濠上桥,便是乌尤山麓,沿着临江的水泥步道蜿蜒东行,一边是碧波粼粼,一边是乌尤山脚的危岩的。在那些很清晰的斑斑石痕上,我仿佛还能听到当年李冰率千万民工凿山削崖的铁錾声。每年逢年过节,外地人拜大佛,乐山人朝乌尤,河两岸游人成千上万,行走如蚁。乌尤山脚有一处近年才发掘的景点——三江守护神,是原乐山市政府秘书长杜明银先生退休以后,由于爱好摄影,举镜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处,意外地发现了一块酷似神灵一般的岩石,其头、脸、鼻栩栩如生。依我看三江守护神的发现仅次于当年广东顺德游客潘鸿忠先生发现乐山睡佛。

麻浩河上滩涂没了,添了绿州,栈道,却难以抹去我对这片河滩年少时的回忆。

那时,每逢水枯石现的季节,麻浩河就成了市郊一块乐园,学校里经常组织去春游活动的地方。那时的麻浩河水清澈得能数得清水底的石子。在河滩边搬开卵石还能抓到螃蟹,用小碗舀得起鱼、虾、蝌蚪。每每将这些战利品装进玻璃瓶塞上些水草带回去,是十分快乐的事。在这块平静的河石滩上,在两三块大卵石间创个坑,架起燃烧的柴火煮面条、抄手、水饺,烧柴是捡来的枯枝,河边的水捞柴。以后,我当了多年教师,也常带学生来这里野炊寻趣,谁知,这样的好景被一个作坊式的小厂污染了,墨一样黢黑的废水毁了麻浩河,也毁了这块乐土。

阳光渐渐炽热起来,一只朴楞楞飞过的小鸟惊断了我的回忆。眼前,麻浩河两岸绿树抽芽,鲜花竞放,三三俩俩的游人徜佯在油菜花、蝴蝶兰间,嬉戏在码头,漫水桥上。格桑花、虞美人,白玉兰,红杜鹃连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叶儿在微风中荡漾,顿时让人想起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远离故土在杭州为太守时 写给好友张嘉州“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只愿生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的佳句来。

习总书记号召大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乐山已走在前列,将废弃的河滩,打造成了麻浩 生态湿地。从此大佛、乌尤再添一美景,乐山大佛景区南大门又多了一块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