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轨铁路与小火车

来源:四川致公    日期:2018-03-23   人气:99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大三线建设,国营乐山造纸厂筑有一条从厂区延伸出来,直到大渡河边的窄轨铁路。窄轨铁路全长5.7公里,位置在现在的“绿心”东南沿线上,当年是六0五厂用于载运原材料——冷杉木材的货运铁路线。

这条铁路北起于厂部蟠龙区,经黑桥、跨越省道305线,过人生洞、一碗水、道座庙、赛公桥,到达离肖坝美人坡不远的斑竹湾大渡河边。窄轨铁路轨道宽约1米,运行的小火车是内燃机车。从某种意义上说国营乐山造纸厂修建的这条窄轨铁路是2015年成绵乐高铁开通以前乐山县境内唯一的一条铁路。小火车试运行的当天,沿线曾引来成千市民的观赏。

国营乐山造纸厂(即605厂)作为我国首家生产高纯度绝缘纸浆,电子工业用纸的大型企业,又是与国防工业配套的重点建设项目,在当时是高度保密单位。对外使用通信番号为二号信箱;工厂代号为605,可是为什么要修建这样一条袒露在外的窄轨铁路呢?

一是因为它生产的绝缘纸木浆,要求严格,必须具有机械强度高,灰份低,导电离子少,纤维均一等性能良好的特点。原材料是四川省高山峻岭中出产的冷杉木,这种得天独厚符合产品要求的木材,必须经大渡河从河道漂运出来。更重要的是当时受某些国家封锁生产技术,停止供给我国国防电子工业亟需用的高纯度绝缘纸浆,国家安全形势影响,必须加快建设速度,建起工厂,填补高纯度绝缘纸浆的空白。鉴于此只能在厂区外修一条铁路运输线。

窄轨铁路建成通车后,每天担负着上百立方米的原木运输,这些木材从川西北大森林里被砍伐下来,滑溜进大渡河、青衣江,再沿着同样发源于大雪山的河道漂流,穿过峡谷险滩,到达斑竹湾窄轨铁路码头时,树皮几乎都被磨光了,剩下的是光溜溜的圆木。这些经检测具有纤维细密、木质结实、细嫩的原木,绝大部分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深山老林,生长环境十分优良,成为了生产高纯度绝缘木浆无可挑剔的原料。另外,当年大渡河,青衣江水水质特别好,滩多峡险,落差较大。乐山本地人都很清楚,记得当时这两条河里的水夏天摸着都是冰冷刺骨的,十分清澈,与温柔、闲静的岷江水有着很大差别。同时经权威部门化验检测,由于大渡河、青衣江的水含矿物质,金属元素稀少,符合易绝缘不导电的生产纸浆要求。但是,也正是造纸厂那些年过度的砍伐,造成了长江上游水土流失, 大量原始森林被砍。

为了在短时间内尽快完成国营乐山造纸厂的修建,要将从大渡河上打捞起来的原木运进厂,窄轨铁路昼夜施工,三班倒, 每班8小时,加快了进度。运进工地时,这些原材料有的一根就重达数吨,有的7.8米长,要通过绕行繁华的乐山城区,用汽车或其它交通工具运输木材,是根本行不通的。修建一条直达厂的窄轨铁路也是唯一的选择。当年,也就在决定修建605厂的同时,规划了单独修建窄轨铁路。与窄轨铁路配套建成的还有一个斑竹湾装卸码头,距离斑竹湾上下游约200米。码头常年水深1.8米,靠泊能力为100吨,实际吞吐量为10万吨。码头还附有一个300平方米的货场。班竹湾码头正好对着不远处的凌云山乐山大佛,显得十分宏伟、壮阔。多年后码头停止了使用,但为后来修建担负长江三峡电站的大型发电设备运输的大件码头奠定了一定基础。

参加建设窄轨铁路的民工有2400多人。迅速成立起来的窄轨铁路建设指挥部由宜宾造纸厂调来的赖泽模同志担任指挥长,民工管理基本上与厂部脱钩,独立办公,不受制于本厂。铁路建设要求工期紧,任务重,招募民工的工作得到了乐山行署,乐山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绝大多数民工来自于沙湾、太平、西坝、安谷、冠英、通江等乡镇,年龄在16岁至45岁之间。青壮年民工体力充沛,健康有力。许多年以后据来自乐山城关镇的本土书法家刘佛涵讲:他最好的青年时期就贡献给了这条铁路线,修建窄轨铁路既磨炼了他的意志,也增长了体魄,催生了奋斗不息的动力。来自于西坝镇,后来当了西坝中学。安谷高中教师的麦丕生和来自于太平镇至今仍在担任社区治保主任的罗登才,以及李光满、张洛生等也都有同感。

修建乐山造纸厂窄轨铁路工作是十分艰巨的,在当年以参加三线建设为荣的形势下,民工们是甩开膀子加油干。工地上热火朝天,贴出了轻伤不下火线,分秒必争,挑灯夜战的标语口号,硬是在几乎完全没有机械化施工的情况下,用钢钎、二锤打炮眼,人工起爆,开山炸石,修涵洞,抬石头,肩挑背扛搬运土石方。仅仅两年的时间里,削平了38座山头,修建了24座桥梁、涵洞,回填了十五万立方米的土方。民工的生活条件是十分艰苦的,大部分民工都住在阴暗潮湿的“人生洞”里以及沿线的崖洞里,当时就连窄轨铁路指挥部,最初也只能在冬冷夏热的油毛毡房工棚里办公。尽管条件十分艰苦,生产工具十分落后,但修建窄轨铁路的两千多民工很少有怨言,在每天仅有12角钱工资的情况下,仍然很快乐。工作之余,不少大队、中队还自编自演,自办晚会,唱歌跳舞,保留着对祖国建设,三线建设热爱的赤子情怀。数年以后,他们每谈起这段历史都显得很兴奋。

窄轨铁路通车以后,每天满载原材料,穿梭在工厂至斑竹湾码头间,汽笛呼啸,机车轰鸣,场面十分壮观。

后来,随着大渡河上龚嘴电站的建成投用,电站大坝几乎截断了大雪山冷杉的水运通道。杨漩、岱湾、轸溪、沙湾几个“档”,往年堆积如山的原木在逐年减少。国家在上世纪末对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加大了保护力度,乐山造纸厂的冷杉原材料改用成昆线铁路运输。窄轨铁路与小火车也完成了三线建设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于1995年退役停用。

现在,当我们倘佯在“绿心,徘佪在人生洞,赛公桥边时,还能看到已被拓平的窄轨铁路路基。那些桥梁,涵洞还在为新修的公路服务,光荣的窄轨铁路运输线那不可磨灭的印象,会时时浮现在眼前。

乐山市市中区政协常委、文史专委会委员

致公党员,乐山五中退休语文高级教师 王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