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参加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联组会,听取经济、农业、教育、特邀等界别委员对我省促进共同富裕、推进开放发展的意见建议。他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紧扣中心大局建诤言、献良策、出实招,广泛汇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智慧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省政协党组书记田向利参加会议。
讨论中,省政协委员肖春、陈东永、唐先洪、王德忠、郭春生、毛中根、雷建平、何颖、王黔闵等先后发言,分别围绕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我省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及协同改革先行区创新升级、打造更为优质的营商环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共建川渝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等提出意见建议。
郭春生以《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及协同改革先行区创新升级》为题发言,他认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我省设立的8个协同改革先行区,承担着探索制度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是我省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平台。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省在推动自贸区及协同改革先行区的改革中逐渐显现出一些不足:一是精准性可操作性不强,“首创性”的制度探索还不多。二是区域协作联动不够,三是运用法治思维深化改革不够。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地把握RCEP正式生效带来的开放新机遇,我省要进一步探索自贸区及协同改革先行区的制度改革与创新,努力形成适应更高开放标准的新一代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此,郭春生建议:
01坚持放权数量与质量并重,提升放权赋能的精准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提高改革质量放到重要位置,坚持速度服从质量。一要推动事权全链条下放,提高赋权的含金量。坚持需求导向,重点围绕区域产业布局、功能区建设等方向,探索行政管理事权的全链条下放,针对区域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强势产业的发展需求,以促进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为目标,优化营商环境,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一次性赋权“全产业链”。二要增强赋权的针对性,为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创造良好环境。围绕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网络游戏出版、服务贸易、农产品贸易等向上积极争取改革赋权,探索优势产业的监管创新,推动全省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02坚持放权事项权责一致,增强放权赋能的协同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今年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时强调,要不断提高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一要推动行政审批权与监管权限同步下放、一体承接,实现审批监管权统一,将审批权事项对应的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权力同步调整监管层级,确保下级部门愿意接、接得住、用得好。二是在下放行政管理类事项时,要加强行业指导,逐一完善相应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明确省直部门的监管、指导、督促、培训等责任,避免“只放不管”“一放了之”“一放就乱”等问题。三要加强与相关改革领域的协同配套。对涉及集中行政审批、行政执法领域的部门权力下放,要加强横向对接,统筹推动关联领域持续深化改革,将“放管服”改革体现和充实到各领域。
03坚持以法治引领改革,强化放权赋能的法治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一要减少“放”的法律障碍。进一步梳理分类权力事项,区分管理职能、服务职能及法定监管职能在下放中的程序要求和现实需求,分步分类型的进行放权赋能,动态调整下放权力事项的适用法定依据。二要为“管”提供良好的法律措施和条件。依法对制度创新成果加以固定,对成熟的创新制度成果,应及时纳入地方性法规、省政府规章予以调整;对已经证明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规规章,要及时修改和废止,必要时可作打捆修改;对先行先试的制度,全面推开的条件还不成熟的,但却有实践必要的,要按照法定程序提请人大作出授权,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省政协副主席曲木史哈主持会议,省领导于立军、李云泽、王一宏、林书成参加。